碳匯林訊 赤峰項目的投產標志著全球能源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2024年綠色氫能市場規模約80億美元,預計2035年將突破3000億美元,到2050年氫能可能滿足全球24%的能源需求。在這一巨大市場中,中國通過赤峰等項目正搶占戰略制高點。
全球氫能競賽新態勢:中國在光伏、電動汽車、儲能電池之后,又在綠氫領域樹立起新標桿。對比國際項目,沙特NEOM綠氫項目計劃年產120萬噸氨,澳大利亞規劃26吉瓦風光制氫項目,而赤峰項目憑借32萬噸首期產能已實現全球領先,其152萬噸的擴張計劃更凸顯中國雄心。
技術方案全球輸出:遠景獨創的零碳產業園模式正被中東、澳洲等資源富集地區引入。郁峰表示:“項目所驗證的模式正在海外復制,推動‘中國新能源’走向國際”。這一趨勢將中國從清潔技術追隨者轉變為方案輸出者,重塑全球綠色貿易規則。
國家能源轉型縮影:項目背后是中國清潔能源戰略的全面崛起。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清潔能源發電量達951太瓦時,同比增長19%,占總發電量39%。其中風電與太陽能發電合計首次超過水電,標志著電力結構轉型進入新階段。
隨著赤峰項目投產,中國在全球能源革命中開創了以綠色分子為基礎的“新石油時代”。項目構建的“風光發電-人工智能-氫能/氨生產”閉環系統,為高碳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脫碳模板。
到2028年,當赤峰項目達到152萬噸年產能時,全球綠色氫氨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據行業預測,綠氨作為航運脫碳的關鍵燃料,到2030年需求量將達3000萬噸,2040年突破1.5億噸。遠景已與日本丸紅等國際巨頭簽訂長期協議,提前鎖定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