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林訊 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氫能因其零排放特性被寄予厚望。世界能源理事會明確了氫能的顏色分類標準:灰氫來自化石燃料,碳排放最高;綠氫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取,實現零碳排放;而藍氫居于二者之間,同樣源于化石燃料,但通過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降低碳足跡。
傳統能源巨頭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擁抱藍氫技術。殼牌催化劑技術公司開發出新型藍氫工藝,據稱可將制氫成本降低22%,其核心優勢在于不需要蒸汽,且無需對原料氣進行預處理,大大簡化了生產流程。
“如果沒有低碳氫,那么政府和企業宣布的凈零目標將很難實現!睔づ圃谝环萋暶髦忻鞔_表示。這家能源巨頭計劃到2035年,每年增加2500萬噸的碳捕捉和存儲量,在澳大利亞、挪威等地布局大型項目。
道達爾同樣將藍氫視為實現碳中和的關鍵路徑!拔覀儽纫酝魏螘r候都更愿意繼續致力于碳捕獲技術的開發,這是歐盟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所必須的。”道達爾負責人在NorthernLights項目簽約儀式上表示。
據殼牌測算,在二氧化碳成本為25-35美元/噸的條件下,藍氫相比灰氫仍具競爭力。這一價格區間與當前歐洲碳交易價格水平相當,為藍氫的商業化提供了可能性。
“藍色和綠色的氫可以支持全球能源系統中無法電氣化的部分,”世界能源理事會秘書長安吉拉·威爾金森博士強調。在她看來,面對全球能源需求上升和能源安全等挑戰,氫能提供了重要解決方案。
分類標準的明確,為政策制定和市場發展奠定了基礎。歐盟在2020年發布的氫戰略中,明確表示將最大限度利用綠氫,同時承認藍氫將扮演過渡角色。這種務實的態度,為藍氫的發展提供了政策空間。
在特定工業領域,氫能幾乎是不可替代的選擇。世界能源理事會指出,重工業、航運、航空等領域的高溫工藝,以及可調度發電,占全球能源相關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而氫能在這些領域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藍氫在能源轉型中的過渡價值獲得越來越多認可。歐盟氫戰略預計,到2030年,氫能經濟規模將躍升至1400億歐元,同時創造約14萬個就業機會。這一增長離不開藍氫的規;l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