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聞中心 |
|
我國海上碳封存突破億方大關! |
| 發布人:碳匯林網 發布時間:2025-9-16 本文類別:新聞中心 - 國內動態 |
碳匯林訊 2023年6月,我國海上首個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項目在恩平15-1油田投用。截至2025年9月,該項目累計封存二氧化碳已突破1億立方米,標志著我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術、裝備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
今年5月,該項目升級為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通過“以碳驅油、以油固碳”的創新模式,實現減排與增產雙贏。
1、項目背景:應對高含二氧化碳油田開發挑戰
恩平15-1油田是我國南海東部首個高含二氧化碳的油田。若采用常規開發方式,二氧化碳會隨原油一同采出,不僅加劇海上平臺設施及海底管線的腐蝕風險,還會導致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經過四年技術攻關,中國海油率先在該油田建成并投運我國海上首個CCS(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工程,實現年封存二氧化碳超過10萬噸。
2、技術升級:從CCS到CCUS的跨越
2023年6月,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項目正式投用,實現將產出的油氣流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分離、脫水干燥、壓縮,然后通過回注井高壓注入油田淺部水層中。
今年5月,項目新增二氧化碳利用項目投用,通過將油田開發伴生的二氧化碳加壓至超臨界狀態,精準注入地下油藏,驅動原油增產。這使得項目從CCS(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升級為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實現了從“技術空白”向“自主可控”的跨越。
3、運營成效:安全運行1.5萬小時,日注氣量達21萬立方米
該項目自正式投運以來,已持續安全運行超1.5萬小時,高峰日注氣量達到21萬立方米。
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作業公司副總經理徐小虎表示,這一“生態保護與能源開發協同推進”的創新模式,為我國海洋油氣田綠色低碳開發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4、未來規劃:未來10年回注超100萬噸,驅動原油增產20萬噸
據預測,未來10年,恩平15-1油田將回注二氧化碳超100萬噸,驅動原油增產達20萬噸。中國海油正積極推動CCUS從單點示范向集群化發展邁進,已在廣東惠州啟動我國首個千萬噸級碳捕集與封存集群項目。
該公司還計劃以渤中19-6氣田為核心建設北方二氧化碳驅油中心,并依托南海萬億方大氣區打造南方二氧化碳驅氣中心。
5、政策支持:國家多項舉措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發展
近期,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將船海產業多個項目列為重點。《方案》指出,到2025年,通過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一批示范項目落地實施,一批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董強認為,大力推動海上CCUS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勢在必行。CCUS是降低煤制氫碳排放的可行技術方案,能夠在增加一定制氫成本的基礎上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6、市場前景:海上CCUS產業鏈潛力巨大
董強表示,大力推進海上CCUS產業化發展將催生大量新裝備需求。捕集環節需要二氧化碳捕集裝置、再液化裝置等;運輸環節需要二氧化碳儲罐、槽車、運輸船等;利用與封存環節需要二氧化碳浮式存儲平臺、注入平臺、注井裝備等。
這些需求表明海上CCUS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中國海油已在廣東惠州啟動我國首個千萬噸級碳捕集與封存集群項目。該項目將捕集大亞灣區多家企業排放的二氧化碳,輸送至珠江口盆地進行封存,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完整海上CCUS產業鏈。
隨著我國推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與利用項目從單點示范走向集群化發展,一條完整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上CCUS產業鏈正在形成。
未來,我們對海上二氧化碳的處理將從“捕集、封存”向“捕集、利用、封存”轉變,為后續海上油氣田開發及沿海高排放企業大規模減排開辟降碳環保新路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