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聞中心 |
|
香港綠色周2025:亞太可持續金融新機遇 |
| 發布人:碳匯林網 發布時間:2025-9-6 本文類別:新聞中心 - 國內動態 |
碳匯林訊 第二屆香港綠色周于2025年9月8日至12日舉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數百位可持續發展領域政策制定者、商業領袖和學者齊聚香港。超過60家本地及國際公私營機構舉辦了40多項活動,探討亞太地區可持續金融與轉型路徑。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盡管部分海外市場對氣候議題關注度有所消退,但香港綠色周依然成功吸引各地持份者積極參與,體現了全球各界對可持續議題的持續關注。
香港綠色周2025設置了多個主題論壇和活動。開幕活動是聚焦亞洲轉型之策的2025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
旗艦活動2025亞太區氣候業務論壇探討了人工智能在能源轉型的角色、可持續供應鏈、生物多樣性、氣候韌性等前沿議題。
閉幕活動2025綠色金融科技研討會則展示了2025綠色金融科技比賽的獲獎方案。此外,還有面向業界的圓桌會議、工作坊,以及面向公眾的展覽及博覽會。
氣候變化正不斷加劇。2024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氣溫首次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攝氏1.5度。隨之而來的是極端天氣事件,令全球18個國家糧食危機惡化,以及數十萬人流離失所。科學家估計,氣溫每上升攝氏1度,可能會導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下降12%。
香港對氣候變化有切身體會。今年上半年一反常態的干燥炎熱,降雨量累計僅為同期正常值的41%。7月以來則接連經歷十號風球和連場暴雨水浸,香港天文臺破紀錄在八日內發出四次黑雨警告。
在亞太地區,這一挑戰尤為迫切。該地區對化石燃料依存度高,碳排放占全球一半以上,且排放強度高。目前亞洲的升溫速度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
香港的可持續債務市場保持強勁增長勢頭。2024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包括債券及貸款)達844億美元,按年升61%。其中,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達431億美元,私營機構發行人約占八成。今年以來香港的可持續債務市場繼續穩健增長。
2025年上半年發行總額估計可達到343億美元,按年升15%。這一增長吸引了不少歐美投資者更為關注亞洲市場。
科技發展為可持續金融創造了更多可能性。代幣化技術有助債券市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透明度及促進投資者參與。
金管局在2023年及2024年先后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行兩批代幣化綠色債券,并成功將發行的交收周期由傳統的五個營業日(T+5)縮短至一個營業日(T+1)。金管局正積極研究如何將代幣化技術應用于其他可持續金融領域,例如碳信用市場,從而利用科技進步提升跨境交易的效率,協助各地將其本地碳信用市場國際化。
相關概念驗證正在進行中,有望年內完成測試報告。這意味著碳信用交易可能迎來革命性變化。
為便利跨境投資,金管局在制訂下一階段的《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時,會充分考慮與其他地區分類目錄的相容性和可比性。還需要繼續增強資產所有者如主權基金、養老基金、家族辦公室、基金會等對于可持續投資的認識及關注。香港綠色周正是一個良好的契機。
此外,需要增強資產所有者如主權基金、養老基金、家族辦公室、基金會等對于可持續投資的認識及關注。
香港綠色周2025期間,全球金融機構和企業代表匯聚香港,分享了對可持續金融的洞見和在新興領域的實踐經驗。各界人士廣泛探討了與實體經濟相關的議題,在變局中尋求機遇。隨著代幣化技術在碳信用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入,亞太地區可持續金融發展有望加速。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推動亞太地區綠色轉型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隨著各類創新金融工具的涌現和碳信用市場的國際化,香港有望成為亞太綠色金融樞紐。
|
|
|